说起陈奇涵这个人证配所官网浙江,就得从他的老家江西兴国县说起。那是1897年9月23日的事儿,他出生在坝南区竹坝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。家里穷,父母靠种地过日子,小时候的陈奇涵帮着干农活,插秧割稻什么的都上手。1909年他进了兴国北汇小学念书,1912年又转到赣州中学。读着读着,他开始琢磨国家大事,那时候军阀混战,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传到江西,他心里头就痒痒的。1916年,他在家乡办了个忧道小学,专门招工农子弟免费上学,这在当时可不是随便谁都干得了的,得有股子为老百姓着想的劲头。
1919年,陈奇涵考上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州分校,学军事。次年转到护国军第二师,当排长、连长,还代过营长。1924年他投奔广东革命政府,进广州警卫军讲武堂当区队长。北伐战争打响,他跟着队伍北上,镇压广东商团叛乱时冲在前面。1925年春,他进了黄埔军校,当学生队上尉队长、连长,后来升政治大队长。那时候大革命风起云涌,他接触到不少共产党人,思想上慢慢转变。同年,他经陈赓和徐吉生介绍,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从此,这条路就走定了。
展开剩余79%1926年夏天,陈奇涵领着一批黄埔军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赣籍共产党员,回江西老家搞革命。他在兴国、赣县一带建党组织,开工农运动训练班,还办了曙光印刷公司,主编《贯彻日报》,到处宣传革命道理。国民党那边看他有才,派人拉拢,许诺高官厚禄,他二话不说就回绝了。
1927年春,朱德办军官教导团,他当参谋长兼党支部书记。冬天回兴国,当中共赣南特委委员、军事部长,领导赣南起义和兴国暴动,创建赣南苏区。那片根据地从永丰东固到于都桥头,横跨几百里,他带着队伍清剿土匪,发展党员,建红军第二十五纵队。1929年,朱德和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,他提前备好粮食银元,帮部队站稳脚跟。赣南苏区就这样成了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毛泽东后来夸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,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。
1930年秋,陈奇涵调红四军当参谋长,那时候军政主官就是毛泽东和朱德。他在指挥部铺地图,标注敌情,帮着打第一到第三次反围剿。1931年夏,他转红三军参谋长,继续干这活儿。1932年3月,进红一军团当参谋长,林彪是军团长,一起打漳州、水口、乐安宜黄战役。1933年春,江西军区成立,他和陈毅搭档,当参谋长,指挥第四、五次反围剿。第五次反围剿他还负了重伤,血流一地。反对左倾路线,他直言上书,结果被撤职关押,罪名是“贪污”。李富春帮忙才放出来,长征时有人不想让他去,他靠工兵架桥的本事才跟上队。长征路上,他当红一军团教育科科长、陕甘支队教导队队长,到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副参谋长、参谋长,参加东征西征。
抗日战争打响,1937年8月,陈奇涵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教育局局长,冬天当绥德警备区司令员,守陕甘宁边区。日军来犯,他率部配合主力打退进攻好几次。1939年冬,转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,还当抗大第三分校校长,专心培养俄语和特种兵人才,毛泽东和朱德都点名表扬。1940年,他发明“梅花桩”防御体系,守黄河防线,挡住日军西进。1942年春,任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,1943年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。抗战胜利后,调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,打古北口保卫战。1947年冬,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、辽宁军区司令员、东北军区参谋长,参加东北冬季攻势,攻吉林,围长春,辽沈战役他出力不少。
1949年3月南下,6月任江西军区司令员,组织剿匪,歼灭4万多土匪。新中国成立,他先当军事法庭庭长,1952年冬翻卷宗时写下“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”。1954年升军事法院院长。那时候军队军法体系基本是他一手建起来的,没这套规矩,人民军队的纪律就抓不住。陈奇涵这人,干活实诚,从不张扬,蒋介石当年拉他当侍从室主任,他看都不看一眼。入党前因为在赣军待过,申请拖了半年,他说入不了党就回家种地。1927年反革命政变后,国民党又拉他,他直接拒绝。1933年被关押,1942年才平反,他一句怨言没有。信仰这东西,在他身上就是铁板钉钉。
1955年,全军大授衔,评衔委员会负责人罗荣桓拿着空白军衔表去找陈奇涵。按资历功劳,陈奇涵怎么着都够得上将。他早年北伐东征,镇压商团,黄埔教官,林彪还算他学生。土地革命时,和朱德、毛泽东、陈毅、林彪这些元帅搭档,红四军、红一军团、江西军区参谋长都干过。赣南苏区是他一手垦出来的,三千亩军垦田,学诸葛亮屯田,成了反围剿的粮仓。长征架十二座浮桥,三天时间,救了八万红军。抗战守黄河,解放战争打东北,剿匪江西。职务上,军事法院院长在苏联对应上将。罗荣桓走后,陈奇涵在表上填了中将,还在空白处用铅笔写“昔有介子推不言禄,今有张思德不争功”。他想那些长征冻死的司务长、湘江牺牲的警卫员,觉得自己功劳小。
表递上去,毛泽东一看,火了。直接说陈奇涵不把他放眼里,不懂他的用心。毛泽东坚持改成上将,陈奇涵是唯一一个上将军事法院院长。授衔那天,9月27日,中南海怀仁堂,毛泽东亲手给他别上肩章,三颗金星。陈奇涵这事儿传开,大家都说这老革命太低调了。毛泽东后来在1969年九大前,审中央委员名单,没陈奇涵的名字,他拍桌子说赣南苏区是他一锄头一锄头垦的,必须加进去。九大上,他还当场给近千干部讲陈奇涵的事迹。
陈奇涵的谦让不是装样子,是骨子里的。1957年2月,他刚60岁,当军事法院院长没多久,就写报告辞职,让给年轻干部钟汉华中将。毛泽东知道后,说他是党内楷模。军事法院改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,他退二线,但没闲着,到基层法庭转,整理旧档。1966年国庆,他上天安门城楼,毛泽东握手。晚年他身体不行了,但还读军史,教育儿女为国奉献。长子陈祖芬从军,次子陈祖康搞教育,女儿们干科研。1981年6月19日,陈奇涵在北京去世,84岁。追悼会上,同志们都来,骨灰安八宝山。
发布于:山西省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